癸字卷 第二百二十六节 切磋,掂量 (第1/2页)
冯紫英的话让三人都有些紧张和不安,这意味着眼前的巡抚大人对当下察院的工作不太满意。
巡抚一项重要职责就来自于都察院金都御史身份,他对察院的工作督导乃是份内之事,比对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更为直接,与都司一样,之所以加挂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职衔,其实也就是要强化做为巡抚在这上边权力和职责。
沉吟了一下,熊建秋才缓缓道:「巡抚大人所言甚是,陕北之乱其实也和这些官员的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或者漠然视之有很大关系,面对地方劣绅豪强他们很多人喂至沆濯一气,滴水石穿,才会导致陕北民乱如星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拾。」
冯紫英满意地看了对方一眼,这才是一个识时务的,乔应甲专门叮嘱自己只需要牢牢抓住此人,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若只是一个能力强的都还不够,还需要足够的情商,要明时务懂大局,要能迅速体会自己的意图并贯彻实施,这才是堪当大用的人才。
而且冯紫英也知道熊建秋也是山西人,山西阳城人,与沁水孙居相孙鼎相两兄弟都属于泽州老乡,这两县都和平阳这边比邻而居,想必陕西乱军入晋之事他也很清楚才对,一旦平阳府沦陷,他的老家阳城就很难幸免了,这一点利害关系他应该明白才是。
「嗯,建秋,陕北贫瘠,加之三边又是面临土默特人巨大的军事压力,朝廷在陕西的赋税尽皆解于三边四镇所用,可以说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作用的难题,陕北不安,三边四镇便得不到足够粮饷保障,那反过来防务松弛,甚至会出现军士哗变或应对土默特人入侵不力的情形,一样会影响陕北治安,所以解决陕北问题至关重要。
冯紫英十分坦荡,三名御史理论上是自己同僚,很多事情可以挑明来说,尤其是在熊建秋表露出了愿意配合的姿态后,这就更让人放心了。
「通过军事手段平乱,乃是治标之策,就现在来说,还相对顺利,但是只是扑灭明火易,要彻底根除灰烬下的暗火难,这就需要足够能力足够手腕足够强势的官员来治理地方,从我掌握的各方情况来看,陕北三府,从府到州县官员,很难让人满意,所以我要来问你们几人一句,对陕北三府府州县的巡察察纠,你们究竟如何,心里有没有数,能不能给我一相对详尽而准确的说法?」
熊建秋和另外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才沉声应道:「延安府这边的情形我们有所掌握,庆阳府的情况也已经基本收集完成,选德刚从庆阳那边回来,平凉那边丁从根尚未回转,估计应该就是这几日该回来了,就是不知道大人对我们所察悉的这些情形有何想法,……」
「看来建秋你们也是觉得棘手?」冯紫英笑了起来。
「嗯,若是放在其他省份或者寻常时节,这些情形按律办事就是,但现在时局动荡,乱军肆虐,我们还是有些担心如果过于急于求成,反而会酿成祸患。」熊建秋坦然道。
「可是觉得这中间的尺度不好拿捏?」冯紫英微微仰身,颔首道。
熊建秋能想到这一点,足以说明这个人不是一个纯粹的御史,也难怪乔应甲对其看重。
简单地说,御史们是不太顾大局,也不需要顾大局的,他们只需要按律办事,但按律办事在一些时候又会与顾全大局相悖,而熊建秋能提出这个意思,就说明此人政治大局观更强,已经在超脱御史身份了。
可造之材,也许是乔应甲、孙居相、韩燎他们刻意培养的山西士人的中坚力量。
「嗯,大人明鉴。」熊建秋点头。
冯紫英略一沉吟便摆了摆手,「我知道了,你们先把情况整理出来,我先看一看,到时候我们再来计议,但我以为通过这一场民乱,豪强劣绅也当列入肃清对象,也许这些人不但是为
祸之源,更有与乱军相互勾结的情形,这一点你们未必掌握,但是我从龙禁尉和军中征讨所获情况有所了解,……」
熊建秋三人一凛,他们没想到这位巡抚大人居然还和龙禁尉有如此深的交情,居然能从龙禁尉那里获得情报。
龙禁尉和都察院是完全不同两条线,察院是查风纠纪,针对官员的渎职,龙禁尉则主要是针对官员的反叛不臣,中间可能也有交集,但应该不多,但处于这种边地乱象纷呈下,也不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