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变迁(下) (第1/2页)
信这个不动产或者半不动产授爵令,实是神来之笔
因为单是有钱对社会晋升没有作用,唯有建立产业才有促进作用,深远的意义不说,单是一个吸取流民,就足够了
在地球上,华夏帝国在宋明时,商品经济都飞快发展,宋不必多说,明呢?
虽然朱元璋贬低工商业,但是实际上到了明末,已经是全官经商了。
也是说,任何一家上点规模的商业机构,背后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官场上的大人,所以爆发了二个典型**件
万历开矿事件——万历二十四年,万历派太监到不少省份去监督开矿,并收矿税。
当万历帝想开矿收矿税时,所有的帝国官员,不管是中央、地方、南北,不管是哪一派的,都一律反对。
为什么?无非是当时矿产,全部是官员的产业罢了
其次就是收税事件
明代万历二十九年,朝廷派驻苏州税监孙隆增加机户税赋,苏州全城纺纱、丝织、染色、踹布工匠二千余人在葛成领导下聚集玄妙观抗税罢工,孙隆被迫出逃杭州。葛成被捕入狱,万历四十一年释放。死后葬虎丘。
方信想到这事。只能冷笑。明朝商税高不高?三十取一当然不高。每年商税只有几十万两。而正常情况下。一千万都有。那为什么还要抗税?里面地钱。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当然是到了官员手中了。
至于日后五人墓碑事件。地球上还曾经列为学校教科书上地文章。其实也是官商结合抵抗朝廷正常收税地事件罢了
不过。虽然看不惯。也无可否定。明朝工商业受到了官僚地保护。蓬勃发展起来。如果没有满清。那晋升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成问题
对现在大范位面来说。资本获得贵族地保护。已经度过了“婴孩阶段”。方信地推动。只是希望把这资本更加普及和分拆罢了
方信没有半点改革农村地意思。因为对他来说。地球上某国地农村问题只是暴力之道。不是发展之道
在地球上。15世纪地英国。资本发展。大批有钱地贵族开始投资工商业。
为了养羊,为了获得劳动力,产生了圈地运动,这使大批赤贫的农民不得不进入城市打工,并且一无所有
由于工人一无所有,并且一下子涌入许多人,因此工人地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正是受到这个误导,曾经有二个人才把这个阶级认为是无产阶级
地球上20纪华夏,也曾发生这事,大量洋货涌入,农村纷纷破产,大批农民成为民工,相对于当时的工厂数目来说,工人远高于所需,所以工资也是极低,工作时间也是极长,也有着无产阶级的影子,著名文章就是“包身工”
但是对于方信地大范位面来说,资本晋升的道路容易多了
很简单,现在大范位面已经深入到草原,纺织业的羊毛可以从草原上获得,其次就是没有外来洋货冲击,本世界产业升级有自己循序渐进的规律——不会一下子使农村破产
所以,农村中,既不需要通过圈地运动来强迫农民进产打工,也不需要一下子应付无数破产农民
每年因为灾害或者自然多余地农民进城,正好符合进化之道,满足了工商业对工人的发展需要,又使工资不至于因为民工过多而过低
特别是这几年来,由于推恩令,增加了许多产业,这导致对民工的需要增大,农村中,自然富余而转到城市的民工,甚至满足不了需要,出现了工资增加的现象
农村不破产,又能支持城市和工商业发展,这几乎就是完美的进化之路,比西方地资本主义进化还完美数倍
最完美的是,不取消科举制,使儒家士大夫阶级承担着资本社会文官(公务员)地责任,相互平衡,相互监督
说实际的,方信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取消科举制——西方行政地文官考试制度,难道不是科举制?
相反,发展的道路,是进一步细化,使下面地“吏”,也进行科举制,当然,考试的科目就不一样了
毕竟发展资本是一回事,如果行政单位都资本化了,那就失去了国家公共责任和道德,那社会**将成为一种瘟疫蔓延全国——地球上21世纪的华夏,处于的无信仰状态,还不使方信触目心惊?
谁说华夏儒家社会不能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比西方资本进化更完美,更和谐,更强大的道路
方信到了此时,已经完全确定了自己的胜利,正在出神中,就听见有人说着:“哎呀,这不是孙先生嘛,久仰了!”
“原来是何校长,久仰了。”
方信听了一怔,转过去一看,就
一个中年人,正带着人上来吃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