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393看书 > 金鳞开 > 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

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

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 (第1/2页)

崇祯、隆景两个时代或许是大明文武官员们最为向往的时代了。
  
  在文官而言,大明连年开疆拓土,几乎疯了一样吞并藩属,打击蒙鞑、瓦剌,每个月就多出一个县,甚至一个府。这些地方都需要官员治理,乃至于只要识字就能吃皇粮。
  
  对于武官而言,北伐国策坚持到了第三年,兵部给了更多的编制,百分之八十的军官职位都虚位以待,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升迁问题。尤其大明的战术战法武器装备,根本不是蒙古人能够抵御的,战役上的获胜毫无悬念。
  
  对于百姓而言,生活却未必十分惬意。
  
  按照《皇明通报》的说法,大明百姓在隆景三年摆脱了赤贫线,全体进入温饱线,美好得让人几乎不能相信。南方一直唱对台戏的《士林报》为此还特意深入山陕甘边疆,果然没有找到赤贫人家。
  
  既然大家都能吃饱饭,为什么还不惬意呢?
  
  因为在这道光彩炫目的光环之下,是所有赤贫人家都被强制迁徙去了河套、辽宁、海西、台湾、澳洲、安南——如今恢复了交趾布政使司的编制。
  
  支持这种做法的士人认为,既然有些地方贫困得无法养活生民——有的地方数年不曾下雨,百姓每天只能喝一口水,更别提洗漱了——国家出钱将他们迁徙安置,这是千古德政。
  
  这种看法多在牧民官中传播,因为他们走下去之后,发现人若不走,只能在当地熬死。根本不可能有其他任何办法解决问题——难道还能让老天爷下雨?谁都知道祈雨只是心理安慰,当不得真。
  
  然而也有许多人表示反对,认为人生于斯死于斯,这份故土情节是应该被理解的。就算他们渴死饿死,也是求仁得仁。朝廷以强制手段,近乎流放地将他们送去边疆、蛮荒之地,这根本谈不上德政,反而是暴政!
  
  朱慈烺并不介意这种声音,但凡说这种话的人多是不掌握资源的闲人。在这个国家里,只有掌握了军事、民生资源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对国策产生影响。至于那些杂音。权当给他们一个发泄口,消耗多余的精力罢了。
  
  而且一旦这些人进入官场,牧守一方,他们也会立刻转变思想,为了百姓的生计。或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将治下赤贫百姓押送去朝廷指定的遣送点。
  
  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之下,大规模的移民安置肯定不会和《皇明通报》上鼓吹的那样幸福美好,尤其是前往台湾、澳洲和交趾的百姓,虽然他们大多是南方人,但仍旧会死在地方传染病和瘴疠之下,这种“阵痛”恐怕要到第三代移民才能缓解。
  
  不过大规模人口迁徙,以及严苛的移民、流放标准。却带来了社会稳定,几乎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当然,这也与警察局为了完成指标采用的钓鱼执法有很大关系。
  
  大明人口的稀释。使得地价进一步下跌,农民继续耕种中下等的田地已经显得得不偿失,往往在地里撒一把最易活的苜蓿种子,然后让它们自生自灭。若是丰收了,除了家里喂牲口,还能拿去卖。也算一笔额外收入。
  
  曾经只种在边角废地的番薯、土豆、玉米,如今也开始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成片的土地。
  
  虽然它们的用处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救命粮了。
  
  时光如梭。朱慈烺终于在一连串的好消息之下等来了冬至。许多地方仍旧将冬至视作新年的开始,对于朱慈烺而言。冬至则是一年辛苦劳作终于结束标志。
  
  在隆景三年,货币发行量终于能够满足广大国土的需要了,当然,这也有朝鲜、日本的功劳。大明从这两国进口了大量的钞票纸,质量并不比大明自己生产的差,而量却更多。
  
  只要钞票能够稳定下来,朱慈烺也就不用担心国内的白银储备了。后世百姓都只关心手里的钞票,谁会关心国库里的黄金白银?只要大家淡忘了黄金白银,那么大明在对外的金融战中就有了可以动用的武器。
  
  因为现在的欧洲还是金银本位,而且根本没有金融防御的意识。大明要想派兵打过去还不现实,但通过金融商贸对他们进行一轮不见血的掠夺,却并不困难。
  
  这件大事了结之后,朱慈烺的心事就放了一半。
  
  剩下那一半,就是太上皇帝出巡的事了。
  
  崇祯和周后眼巴巴地又等了一年,还好宫中有皇太孙可以逗弄,也不觉得无聊,但对于久久不能成行还是颇有怨念。
  
  “又是一年了,你那个天气预报还没弄好么?”周后催着朱慈烺道。
  
  朱慈烺对崇祯和周后的拖延借口主要就是“天气预报”。开始只是采集气象信息,找到各地的气象规律,比如温度变化、旱季雨季、降雨量如何。在朱慈烺的说法里,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让南幸更安全舒适,是皇帝儿子的一片孝心,希望能够得到成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我有一剑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万古神帝 帝霸 人道大圣 万道龙皇 陆娇谢云瑾 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