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招贼入室 (第1/2页)
文瑾得意地做了个鬼脸,韦成岚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好吧,你说,今天来所为何事?不会只是看舅舅进展如何的吧?”
“当然!”文瑾一笑,“哥哥昨天考完试,说好今天要来你这里。”
“哦,对了,我把日子都过丢了,还当今天才二十六呢。”
吃过午饭没多会儿,文翰雇的驴车就进了村。
考了几天试,文翰的脸色都有些苍白,一点也不像在野外干活的,不过,他精神头很好,远远就叫了一声:“舅舅!”
掏钱打发了驴车,韦成岚拉着外甥的手前后看了看,心疼地说了一声:“瘦了!”便转身往家走。文翰肯定没吃饭呢。
“舅舅,早上发榜,我考了个榜首!”
“真的?”韦成岚十分惊讶,“你,你这是天才呀,好几年都没读书了。”
文瑾也很震惊:“哥哥,就算王举人很会教,你这进步也太令人震惊了。”
“县太爷说我还有很多不足,但那篇策论,却是言他人所不能及,纵然进士翰林,未必有此远见卓识,这才把我取为第一的。”
“什么题目,你怎么写的,竟然如此得父母官大人的青眼?”韦成岚很惊讶。
文翰的脸红得厉害,说道:“题目是《说山阳》,多数人写成诗赋,独我写的策论。我见韦家湾一年不如一年,联想咱山阳,多数土地在津河旧道,若这样下去,不出几年,百姓免不了流离失所,无所依托,到那时饥馑遍地,民不聊生,会出大乱子,便建议父母大人,一面减低赋税,一面在农闲时,组织了劳役,也学着你的样子,挖塘养鱼,养鸭,插柳种苇,防风固沙,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发展水稻种植……”
“呵呵,你这是给县太爷上荐议书呢。柳知县去年到任,官声不错,应该是个有想法的人,他肯定对山阳的穷困十分忧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不下粮食,拿什么给朝廷上税,拿什么安抚治下的民众呢?你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文瑾也是这样想的,哥哥送给了县太爷一条锦囊妙计,县太爷把榜首送给了他做奖赏。看来这位父母官,是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
一般情况,府试卷面只要不是太差,知府都给各县的一把手留面子,榜首不漏取,这样,四月的府试,文翰可以说,已经过关了。
三个人都想到了这个,脸上涌出喜色,第一次考试,能连过两关,很不容易,文翰才十五岁呢。
吃过饭,韦成岚很自豪地带着文翰在村子周围转了一圈,展示他这一个多月的赫赫战绩。看到饶村数丈的柳枝阵,文翰先是感慨了一番舅舅不容易,等看到深挖的池塘,河水水位再高一点,就可以蓄水时,他更是由衷高兴:“舅舅,等你的池塘蓄水,就开始养猪,养鸭,养鱼,明年,池塘边上就能开垦小块地种水稻了。”
文瑾没有指出哥哥的话不切实际,种水稻还得过两年,那些地块,可以先种苜蓿,等地有了肥力才能种粮,可看到哥哥的兴致正高,便没有说话。
文翰这段时间,肯定学得太刻苦,末春的阳光下,走了一个多时辰的路,他的脸色,还是不见红润。
“哥哥,我本想接你回家,可你这脸色,太苍白了,明天,你跟着舅舅干活儿,恢复两天再回来。”
“好。”韦成岚先答应,“过两天我送他回去,也顺道看看你二伯母。”该到了插秧的日子,他这是不放心姐姐家呀。
文瑾回到家里,见韦氏往她身后看,解释道:“二伯母,舅舅那里的活儿,这两天就结束,哥哥帮着发了工钱就回来。“
韦氏略显失望,但想到儿子有出息,能够帮大人的忙,又有些欣喜。虽然想念儿子,在家引颈以盼,可也不能连两天都等不及了。
文瑾和钱先诚开始给稻田车水,准备插秧,这一忙就是四天,韦成岚带着文翰过来了。
大概习惯儿子皮肤白净,韦氏和钱先诚竟然没有任何怀疑。
有韦成岚帮忙,二十多亩水田,四五天时间,稻秧就插好了,韦成岚还帮着疏通排水道,巡查了鸭舍和猪圈的排洪设施,又忙了三天,这才准备告辞。
“姐姐,文翰帮我好大的忙。”
韦氏听了,喜上眉梢,见弟弟面有难色,体贴地道:“你要让他帮忙吗?”
“嗯,下个月开始府试,估计去冬存的考篮就卖完了,文翰得帮我把钱分给大家,接下来新编的还要收集、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