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零三章 余波(12) (第2/2页)
这样的主上,岂能不畏之?
这一次大家能平安无事的出来,而且亲见太龘子容颜,虽是被训斥,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觉得家山有福!
“刘兄,我预备捐一个正四品,老子不和老马那样的同品,好歹要大他半级。”
戴俊抵了抵呆的刘岩,笑道:“可惜没法儿捐三品,适才捐局那厮说,原本太龘子打算捐三品,收十万银子,是史阁部硬顶了回去。”
“三品就算是朝廷大吏,咱们商人捐了,确实不大妥当。”
刘岩淡淡一笑,道:“涮新盐课,咱们商人好歹也进献了这么多,一身官袍,挨了咱们这么多银子去,太龘子殿下想也该高兴一些。就盼,能好歹留些情面,祖宗留下来的盐场,我真不想就此丢了。”
“谁说不是?”
提起这个两人就有点肃然,好在里头捐监生的名额已经完了,不少捐得了的,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出来一边走,还在大笑说话,神sè间十分得意。
没捐得的,就是在当场打听,看看朝廷什么时候放名额下来,到时候一定早点过来排队捐资,一定不再落人后头。
看到如此情形,一群盐商也是骇然失笑。
向来就是盐商豪阔拿钱当泥沙一样用因为钱来的太容易而且需要显示实力,上下打点,所以就自然面然的手面阔大了。
这些士绅,银子家产都是当官辛苦得来的,打秋风再轻松,也要自已跑tuǐ不是?所以用起银子,恐怕连盐商的十分之一也不如。
到了今天,却是交了银子的欢呼踊跃没交成的,垂头丧气,这些盐商哪一个不是老于世故,知晓国朝故事的?
这样给朝廷官府踊跃交银子的事,打大冉开国,恐怕也是没见过吧?
其实捐监生资格,或是佐杂吏员,清初实施,真的是所得助力极大。银子粮食不说,捐了之后,谁不是心向朝廷,要是朝廷跨了,捐来的官和监生资格,谁还承认?
此时此刻,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股子心向朝廷国家的气息,只是身处其中的,连自己也不大清楚,自已的心态,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生了强烈的变化了。
到了傍晚时分,刘岩几人才排上了队,成功记录在案,银子是定在办完手续后十天内交纳,逾冉不交的,就视同作废。
身家过百万的大商,想来也不会赖这几万银子,所以具结按手印后,连保金也不必上缴,直接就算完成手续。
刘岩好奇心重,在一边候着的时候,悄悄打量了捐局记录的册子,但见厚厚一本,却真的瞧不出来,到底这些日子,有多少人捐了官儿,又有多少人捐了监生,或是光捐朝廷封典?
他自然是不知道,捐纳的本册,每天都几乎是厚厚的一本,然后分别记档,抄录,送往南京和谁安各自归档。
淮扬先行捐纳,是皇帝以一人之决定,立时进行。而在其余地方,由于捐纳一事形同卖官,消息传出来之后,江南不少世家大族群起反对,江南的读书世家特别多,在科考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把持朝政,就是靠的百年之下几乎所有家族子弟都能中进士中举,若是人人都能凭钱买个监生,缩小考进士的风险范围,等于是官场之中,要多出多少异数来?
其实江南士林把持科考,由来也非一日,清初开科考后,用冯诠这个北方人主考,结果取中几百人中,只有不到一成是南方人,其余几界,也全部是这么取士。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加上在东南的屠杀打璛压,这才扭转了南方官绅把持朝政,一家独大的格局。
士绅们反对,加上东林党在朝中也极力抵制,在淮扬没看到成绩之前,别处捐纳暂且不能进行,而送往南京的数据,就是叫崇祯用来打东林党脸所用。
能送过去,就说明捐纳成绩十分斐然,要不然,岂不是自取其辱?
纳捐不过十余日,真正开通不到十日,淮安、扬州两府,淮安是两州七县,扬州是三州七县,纳捐之人,络绎不绝,两府相加,捐官的已经过半千之数,捐监生的,足有三千余人,而封典之捐,人数就更多,几十两银,给寡母买一个孺人的封赠,十分值得。
而朝廷积水成多,也能借此鄣明教化,不再吝惜这些封赠,就算是江南士大夫,对捐封典的事也并不反对,四处之间,也在悄然打听,不知道南方何时也能捐增封典。
到了此时,两府相加,皇太龘子朱慈娘的手中,已经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粮食亦有数百万F之多!
十日时间,得南明半壁一年之赋税!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