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转折(12) (第2/2页)
反正南明之事,思想起来令人扼腕的是有,不过,叫人哭笑不得的更多了。不是如此之烂,以清军之烂,多尔衮之“睿”,怎么南明就是没有翻盘?
历史之失,就是朱慈恨之得。宿卫力量,京营重建,操江水师重建,裁撤各地的烂将冗兵,虽然有种种抗拒,种种不和,甚至把一个军务大臣气病,好歹各项工作,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了。
至于财政情况,由于裁撤了不少官兵,也是在逐渐的好转之中。南明的岁入是六百万折色,本色十分充足,折色就远远不够用。
一年军饷开支就是七百万,不要说百官俸禄,公务开支,地方水利农田之修,驿传之用了。
到七月,农田水利官道修葺当然还没有什么起色,不过驿传网基本上已经重建成功,毕竟南方较少战乱,驿站破坏不似北方那么严重,朝廷拨款下去,就又重新正常运作。
有了驿传,通信施政都十分方便,上下通达,政令军令都十分快捷晓畅,这无形之中,对朝廷的威信和施政的贯彻,都是有十分的加成作用。
只是这好转也是十分有限,毕竟京营和操江水师的重建,实在也是花费太过巨大了一些。
对这些,马士英这个军务大臣当然是心知肚明。
好的,便是揽为已功,不好的,推诿给别人。
象今天这种事,路振飞持章而入,意兴飞扬,自然就要先给他泼一点冷水!
路振飞毕竟资历太浅,马士英又是首领大臣,所以只能选择退让。
见他如此,马士英也是在唇角露出一抹微笑。不过,眨眼之间,这一点笑意也是就收了回去。
做为军务大臣,特别是领班军务大臣,马士英最近也是心事重重。
太子举荐之恩,他自然心感,不过大元帅府插手之多,涉及的利益之广,也是叫人十分头疼。
马鞍山的铁矿太子殿下要插手,铜陵的铜,殿下也好集喜欢。
淮安盐课改制,不知道得罪的人有多少。
再有厘金制度,因为盐课一改,盐商们全部俯首,再有扬州之变,太子也是毫无手软之处,所以江南大豪,无奈之下也只能低头。
粮食,布匹,甚至是茶,那要卖出去才是钱!
无数商贸往来,不能因为几个厘金卡子就彻底断绝。在这种情形下,商人和士绅们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低头。
一个月时间,就不知道被太子殿下收了多少银子去!
这一层,别人还有点懵懂,总觉得抽厘是盏盏之数,不会有太多的银子,马士英却是暗中派人观察,自己又算了一算……这个数字,要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该有多好?
他也是有雅心抱负的人,要说太子专责军务那也罢了,偏生工商之事,殿下要插手,京中禁军改羊,地方军制改革,这一等开源节流的事,太子殿下全都要插一手。
如此这般,军务处除了对皇上负责,还得被太子左右。
这样一来,自已岂不就是伴食画诺的庸人?
在这种情绪的刺激之下,马士英对江北行营的不满,也确实有点儿压抑不住了。
这一次徐州强藩又被收服,太子在军事上是毫无疑问的强势了,国朝在江南一带的强藩一共乒个,刘良佐最弱,高杰最强,裁撤之后虽止留三万人,但亦足可与左良玉的所谓五十万和八十万抵敌。
马士英久掌凤阳兵马,不需多言,心中自是清楚。
朱大典这个山东总督,还有方孔昭这个河南巡抚,皆是太子所派出。再有徐淮这南直隶半壁江山,朝中有一群拥戴的人,国朝大权在谁手中,谁还不知?
一想起这些个,马士英的心中就觉得十分不舒服,一股子虚火,也是实难压制!
“时间到了。”
外间墙角的自鸣钟当当响起,马士英拂着袍袖,起身道:“吾等当进见了。”
宫内还是一如往常,到处都残破不堪,甚至从外朝进来的方砖地里,到处都是长出来的杂草。
宫中侍卫虽多,不过轮班警卫,谁也不能去做拔草的贱务。而太监宫女加起来还不到三百,各宫一分就没剩下几个了,这些卫生杂务,也是谈不上了。
只有在乾清宫殿阶之下,才勉强维持了一个大帝国处断核心军国政务的殿堂所拥有的堂皇气象,两排侍卫手按腰刀,流苏摇摆,而马士英等人拾级而上,在殿中,崇祯正襟危坐,等候与这些臣子们商讨军国大政!。.。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