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士气之不同 (第2/2页)
父子二人离开李谅祚的行宫,回到大帐漫常走到帐中生起的炉火前,一边暖着手一边向漫咩问道:“爹,您觉不觉得圣上最近心事重重啊。”
漫咩手上捧着侍卫端过來的热茶,叹口气反问到:“你刚发现吗。”
“也不是刚发现,也难怪圣上忧虑,您看现在朝中汉人官员都掌控着大权,咱们党项人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虽也在朝中有官有职但也多附和皇后和国相了,您在看这次发兵,军中将士多是貌合神离,我还真担心这次难以取胜。”
漫咩低声说道:“是啊,为父我经历了两代皇上,又经历皇权之变,唯独现今愈发感到力不从心,大概也是我老了,打完这场仗我就告老还乡,以后皇上身边就靠你了。”
这父子心中和李谅祚一样不安,但他们怎么也不明白,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何会变得如此消沉,站在殿中李谅祚身边的武苏也不明白,李谅祚身边的内臣总管房当,带人收拾了一下殿中刚刚被李谅祚踢翻的桌子而散落的杯盘,又重新摆上酒菜,
武苏垂手站在一边,此刻他也不知道李谅祚为什么沒有让他也退下,
李谅祚闷闷的喝了两口酒,好像自言自语的开口说道:“酒冷,菜冷,当年第一次见到王旁,这家伙弄的那个火锅多冷的天也是热乎乎的。”
武苏疑惑的看着李谅祚,半天终于开口说道:“宋朝王旁的确是人才,圣上爱才之心微臣明白了。”
李谅祚忽然叹了口气:“沒人能明白,在王旁面前我永无仁义可言。”
武苏始终想问是否关于王旁儿子的事,但听李谅祚又断断续续的说道:“漫咩父子对我忠心耿耿,即便这样也因为他们与王旁有交情,我什么都沒法说啊。”武苏终于还是想把要问的话忍了回去,因为他看到一旁侍奉的房当正斜着眼瞄着自己,
正在李谅祚百般纠结之时,宋朝的三万大军已经按照王旁预先与岳立制定的计划,派先行军去通知延州,渭州,原州各路驻军做好严守准备;同时又派王韶向西夏与吐蕃交接的诸部请求联合,去骚扰西夏的西凉府,大军一路向西,经过泽州,晋州等地的时候,霍然见到不少的百姓沿路等着,
天将黑时部队扎下营寨,炊事军升起炊火,篝火燃气照亮了营寨,中军帐内折克隽正在向王旁禀报,听说大军西去抵御西夏,很多百姓自愿承担送粮工作,还有的给主帅和监军送來当地的特产食品,如果这会宋军知道西夏军面临的情况,肯定更会信心大振,
主帅岳立心情十分顺畅,出京城一路虽然天气不好,但士气确越來越高,军中将士自信如果不仅仅是为了抵御西夏,这次出发攻下西夏几座城池都不在话下,他不由得向王旁投來赞佩的目光,
王旁心里很清楚,这样的结果除了军纪严明之外,民心所向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此次出兵王旁已经言明,不抓壮丁不派差役,所有运输粮草等后勤事物都有专人专款负责,百姓愿意做这个事的都是雇佣,眼下寒冬正是农闲之时,人力自然就不问題,而且和以往的大军所过抓壮丁差役相比,这个举措实在是太得民心了,
他把自己的结论告诉岳立,岳立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正说着话有人进入帐中禀报,晋州知府求见镇南王,王旁说了声请,一会的功夫一个三十來岁瘦高身材的官员走进大账,向王旁问候道:“多年不见,王爷可好啊。”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余大年和殷世杰,
“哎呀,程兄,怎么是你。”王旁见來的人竟然是程颢,心中大喜,起身相迎:“你什么时候來的晋州,这两个人怎么跟你一起來了。”
余大年和殷世杰笑了笑:“我们过來给王爷您送香饼,可外面军卒不让百姓见您,军队的规矩多,刚好碰到程知府,以往有过几面之缘,就拜托程知府拿我们当个跟班的带进來了。”
“哈哈哈,程颢兄好说话,这点可是一点沒变啊,快來程兄,我给你引荐马步都总指挥岳兄。”王旁说着将程颢让到岳立面前,相见过面之后,三人落座;余大年和殷世杰被折克隽张平招呼着到旁边叙旧,
王旁见程颢笑的有些勉强,心想当年程颢也曾因自己受了些牵连,难道心中还有所抱怨,问道:“程兄高升可惜可贺,这里离晋州府城还几十里,你特意來看我我也是太高兴了,怎么程兄似有心事。”
“沒有,沒有。”程颢摆手说道,心事不是沒有,只不过王旁奔赴前线,后发鸡毛琐事似乎就沒必要让他知道了,